7月9日,長江現貨1#鎂均價報17,800元/噸,單日上漲100元。此次上漲背后,是供應端持續緊繃與新興需求爆發式增長的雙重驅動,疊加成本支撐與政策擾動,共同塑造了鎂市場的結構性行情。
一、供應端:環保限產與成本倒逼,低庫存成核心支撐
1. 主產區庫存降至歷史低位
陜西府谷作為全國最大鎂生產基地,當前現貨庫存已降至臨界點,多數企業進入“排單生產”狀態,部分廠商甚至要求“低于17,500元/噸不出貨”。據 Mysteel 數據,7月初國內鎂錠社會庫存僅維持15-20天,若7月中旬前未能補庫,恐慌性采購可能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
2. 環保政策加速產能出清
山西、陜西等地環保政策趨嚴,2025年3月鎂錠產量同比下降9%,開工率降低。國務院《2025年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合理布局鎂行業新增產能,推廣豎式還原煉鎂等先進技術”,倒逼高成本產能退出。寧夏3家年產2萬噸以下鎂廠已永久關停,而青海鹽湖集團通過新型提鎂技術將成本降至4,000元/噸以下,進一步擠壓傳統礦石法產能生存空間。
二、需求端:新興領域需求爆發,傳統行業溫和復蘇
1. 特斯拉機器人與飛行汽車催生新增長極
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啟動(單臺用鎂12kg),小鵬匯天飛行汽車(eVTOL)訂單激增,直接推高高溫合金用鎂需求。據測算,僅eVTOL領域2025年全球鎂合金需求就將突破34萬噸,市場規模達720億元。
2.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加速滲透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提出2025年單車用鎂量達25kg的目標,較2022年的3-5kg實現跨越式增長。比亞迪、蔚來等車企加速布局鎂合金一體化壓鑄技術,2025年乘用車領域需求復合增長率達28.1%。
3. 低空經濟與3C產品穩定需求
低空經濟領域(如eVTOL)成為新增長點,而3C產品外殼鎂合金滲透率已達35%,5G基站散熱器需求推動高端鎂合金訂單增長20%。
三、成本與政策:能源價格上漲疊加環保約束
1. 原料成本攀升推高底線
硅鐵價格企穩于5,600-5,700元/噸,蘭炭小料價格回升至630元/噸,疊加動力煤價格上漲12%,鎂冶煉成本曲線整體上移。稀土合金化元素(如釔、鏑)價格攀升,進一步擠壓中小廠商利潤空間。
2. 出口市場結構性分化
歐盟碳關稅(CBAM)導致出口成本增加120歐元/噸,5月鎂錠出口訂單環比驟降15%;但華友鈷業通過印尼濕法基地規避28%歐盟關稅,碳成本仍增1,200元/噸。
四、后市展望:短期堅挺與中長期分化
1. 短期價格或維持高位震蕩
低庫存與新興需求支撐下,7月鎂價易漲難跌。若特斯拉機器人量產進度超預期,或觸發階段性補庫行情。
2. 長期供需格局重塑
供應端:鹽湖提鎂技術普及與環保政策趨嚴,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至CR5超60%。
需求端:人形機器人、eVTOL等新興領域將成為核心增長極,預計2030年全球鎂合金需求較2025年再翻一番。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