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銅征收??50%關稅,政策將于7月底或8月1日實施。全球銅市陷入機構觀點與政策變動的多空博弈。高盛維持年底LME銅價9700美元/噸的預測,認為第三季度突破1萬美元風險降低;而花旗則警告,特朗普政府對銅進口加征50%關稅的計劃,可能成為顛覆市場格局的“分水嶺”。在供需博弈與政策擾動下,銅價正經歷關鍵轉折點。
一、現狀:銅價震蕩,LME庫存持續累積
截至7月8日,LME銅期貨價格收于9803.5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微漲0.2%,但周度跌幅達1.63%。盡管價格仍接近高盛預測的9700美元,但市場對第三季度突破萬元大關的預期顯著降溫。
庫存壓力顯現:
7月4日,LME銅庫存增至95,275噸,7月7日進一步增至97,400噸,創年內新高。
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銅庫存同步攀升,7月8日達12.3萬噸,較6月底增長15%。
需求端分化:
中國:新能源領域需求強勁,2025年一季度精煉銅消費量同比增長6.8%,其中電動汽車、風電及光伏板塊貢獻超40%。
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將銅進口關稅從25%提升至50%,導致近期進口量激增(6月美國精煉銅進口量環比增22%),但長期可能抑制需求。
二、高盛與花旗激辯:關稅影響幾何?
高盛的樂觀邏輯:
供應約束:全球銅礦產能增速放緩,智利、秘魯等主產區面臨品位下降及社區沖突壓力,2025年全球銅礦產量增速僅1.8%,低于需求增速2.5個百分點。
能源轉型需求:國際銅業協會預測,2025年全球銅需求將達3100萬噸,其中新能源領域占比超20%。
政策托底: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承壓,以美元計價的銅價獲支撐。
花旗的謹慎預警:
關稅沖擊:特朗普政府加征50%關稅將直接抬高美國銅材成本,可能導致進口需求崩潰,轉而消耗國內庫存。
供應鏈重構:若關稅落地,全球銅貿易流向或生變,中國對美銅材出口可能轉移至東南亞、歐洲等市場。
短期回調風險:花旗指出,若美國對中國銅材加征25%關稅(當前“232條款”調查中),全球銅市或面臨5%-8%的短期價格回調。
三、供需博弈:礦端緊張 vs 需求韌性
供應端壓力:
智利:7月銅產量同比下降10.7%,全球最大銅礦Escondida因社區抗議暫停部分運營。
秘魯:Las Bambas和Constancia礦山因道路封鎖導致運輸中斷,年產量或減少8-10萬噸。
中國:銅精礦對外依存度高達90%,2025年1-4月進口量同比增7.4%,但TC加工費持續承壓(-44美元/噸),冶煉企業虧損加劇。
需求端亮點:
新能源領域: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預計突破1000萬輛,單車用銅量達80公斤;光伏組件邊框用鋁(每GW耗銅1.5萬噸)需求同步增長。
電網投資:中國“十四五”期間電網改造計劃拉動銅需求,2025年電力行業銅消費量預計達480萬噸,同比增長9%。
四、未來走勢:短期震蕩 vs 長期看漲
短期(1-3個月):
價格區間:LME銅價或圍繞9500-10000美元/噸震蕩,需警惕美國關稅政策落地對市場情緒的沖擊。
關鍵變量:7月15日美國將公布最新關稅細則,若50%關稅正式實施,可能觸發LME庫存加速去化。
長期(6-12個月):
看漲邏輯:全球能源轉型對銅的需求剛性增長,疊加礦端供應增速受限,銅價中樞有望逐步上移。
風險點:美聯儲加息超預期、地緣政治沖突(如俄烏局勢)可能擾動市場。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