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宣布,未來兩天將發出15到20封關稅信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總統特朗普計劃對銅加征50%關稅,政策預計于7月下旬或8月1日落地。與此同時,歐盟向美國提交了一系列貿易協議方案,暗示將開放市場以換取關稅減免,而制藥和半導體行業的關稅研究也將在月底完成。這一系列政策動向,正在重塑銅價的短期與中長期走勢。
一、50%銅關稅:美國市場的直接沖擊
美國對銅加征50%關稅的計劃,將顯著抬高進口成本。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美國銅消費高度依賴進口,2024年進口量占比超過30%。關稅實施后,進口銅到岸成本將大幅上升,可能直接推高美國本土銅價。
短期影響:若關稅如期在7月底落地,美國銅加工企業和終端用戶(如建筑、電力行業)可能提前搶購庫存,導致倫敦期交所(LME)和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的銅價在7月中下旬出現階段性上漲。
中長期風險:高關稅可能抑制美國制造業對銅的需求,尤其是汽車、電子等成本敏感型行業,若需求萎縮,銅價可能面臨回調壓力。
二、歐盟貿易協議:潛在的供應對沖
歐盟提出的貿易協議方案,尤其是暗示開放市場的表態,為銅價波動增添了變數。若歐盟同意降低對美國汽車的關稅,或擴大銅產品進口配額,可能增加全球銅供應的流動性。
供應端緩解:歐盟作為全球第三大銅消費國,若開放市場,可能吸引更多南美、非洲的銅礦出口至歐洲,間接緩解全球銅資源緊張局面。
價格傳導效應: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結果,可能通過LME期銅價格影響全球市場。若協議達成,銅價漲幅可能受限;若談判破裂,避險情緒或推高銅價。
三、行業聯動效應:制藥與半導體關稅的間接影響
美國對制藥和半導體行業的關稅研究,雖不直接涉及銅,但可能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銅需求。
半導體行業:銅是芯片制造的關鍵材料(如封裝基板),若美國對半導體加征關稅,可能導致全球芯片產業鏈成本上升,進而抑制消費電子行業對銅的需求。
制藥行業:銅在制藥設備(如反應釜、管道)中廣泛應用,若制藥成本上升,可能壓縮藥企設備更新預算,間接減少銅消費。
四、技術面與市場情緒:關鍵價位博弈
從技術面看,倫敦期交所銅價近期在9500美元/噸附近震蕩,若美國關稅政策引發恐慌性拋售,可能測試9000美元/噸支撐位。反之,若歐盟協議達成或全球制造業數據超預期,銅價有望重返10000美元/噸上方。
市場情緒方面,投資者正密切關注7月下旬的兩大關鍵節點:美國關稅正式落地時間,以及歐盟貿易協議的最終文本。任何政策超預期或談判破裂的消息,都可能引發銅價短期劇烈波動。
總結:銅價進入政策敏感期
美國對銅加征50%關稅的計劃,疊加歐盟貿易協議的不確定性,使得銅價正面臨雙重博弈。短期內,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美國本土銅價,但歐盟開放市場的潛在供應增加或限制全球漲幅;中長期來看,政策對制造業需求的抑制效應可能逐步顯現。需重點關注7月底至8月初的政策落地細節,以及全球制造業PMI數據對銅需求的實際影響。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