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長江現貨1#鎂均價維持在17600元/噸,與上一交易日持平。價格企穩的背后,是下游需求疲軟、供給端產能博弈、原料成本波動以及市場情緒謹慎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需求端:出口萎縮與內需不振雙重夾擊
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4月中國鎂出口量環比驟降34%,5月雖小幅回升至2.73萬噸,但二季度整體出口量同比減少15%。歐洲市場訂單延遲交付、東南亞采購放緩,導致企業庫存周期拉長至21天,較年初增加40%。國內方面,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下,汽車行業增長后勁不足,6月1-15日乘用車零售量環比下降9%,進一步削弱了鎂的終端需求。
供給端:產能釋放與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博弈
盡管需求疲軟,但主產區陜西府谷的產能利用率仍維持高位。2024年府谷鎂產量達53.72萬噸,占全國52.35%,其“煤-焦-鎂”循環產業鏈使噸鎂能耗較三年前下降20%。2025年當地新增20萬噸優質產能,疊加云海金屬巢湖基地10萬噸鎂合金項目達產,市場供給彈性顯著增強。然而,行業集中度提升使頭部企業議價能力增強,府谷鎂業通過AI控制系統實現“黑燈工廠”生產,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18%,在價格戰中占據主動。
成本端:原料價格下跌削弱支撐
硅鐵作為鎂冶煉關鍵原料,6月均價環比下跌4.7%,蘭炭尾氣成本隨煤炭價格同步回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上旬無煙煤價格環比下降3.6%,焦煤價格回落3%,直接推動鎂冶煉完全成本下降至16800元/噸附近。但當前價格已逼近部分高成本企業成本線,內蒙古、新疆等地小型鎂廠噸鎂虧損超500元,倒逼行業進入新一輪洗牌期。
市場情緒:觀望情緒濃厚,資金流向謹慎
鎂價長期低迷導致下游企業采購意愿不足,“買漲不買跌”心理驅動下,終端客戶多以滿足即時需求為主,缺乏增量備貨意愿。資金流向方面,7月1日寶武鎂業主力資金凈流出350.73萬元,顯示市場對鎂價的悲觀預期。
行業矛盾點與風險警示
當前鎂市場呈現三大矛盾:
產能過剩與需求萎縮的博弈:盡管部分企業主動減產檢修,但整體供給彈性仍大于需求恢復速度,價格反彈動力不足。
成本下行與價格底線的博弈:原料價格下跌為鎂價提供下行空間,但當前價格已逼近高成本企業生存線,進一步下跌或引發供給端劇烈波動。
政策紅利與短期需求的錯配:鎂基固態儲氫技術被納入工信部《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但短期尚未轉化為實質需求,市場仍需面對傳統需求領域的疲軟現實。
后市展望:關注兩大關鍵變量
短期(1-2周)需密切關注:
硅鐵價格走勢:若硅鐵價格止跌企穩,可能為鎂價提供成本支撐。
頭部企業減產動態:府谷鎂業、寶武鎂業等龍頭企業若進一步擴大減產規模,可能改善供需格局。
中長期而言,鎂市場的破局需依賴兩大因素:
新興應用領域的需求釋放:如鎂基固態儲氫、汽車輕量化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行業集中度提升與高端化轉型:通過技術升級和綠色生產,提升高端鎂產品占比,擺脫低附加值競爭。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