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7月2日,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99.5%均價報6160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99.2%均價報60050元/噸,雙雙上漲150元/噸。期貨方面,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大漲3.19%,報收63960元/噸,創近一個半月新高。這一波反彈行情背后,是產業資本博弈、供需預期修正與外圍市場聯動的三重共振。
套保窗口開啟:鋰鹽廠復產與空頭回補共振
碳酸鋰價格上漲的核心導火索是套保機會的再現。隨著期貨價格突破63000元/噸關鍵位,此前因價格低迷而停產的鋰鹽企業迅速復產。行業數據顯示,6月國內碳酸鋰產量環比激增28%,其中江西云母提鋰企業開工率從35%躍升至62%。更關鍵的是,頭部企業如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開始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套保,鎖定生產利潤,這一操作直接推動期貨價格上行,并引發空頭資金回補。
需求韌性超預期:正極材料廠“反向”操作
下游需求成為價格上漲的“第二支柱”。盡管市場普遍預期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放緩,但6月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量僅環比下降2%,顯著好于市場預期。頭部正極材料企業如德方納米、湖南裕能啟動“反向套保”策略,在期貨市場買入套保,對沖原料成本上漲風險。這種“供需雙強”的罕見格局,直接打破了碳酸鋰市場的傳統交易邏輯。
倉單“瘦身”效應:虛實比失衡引爆逼倉風險
碳酸鋰倉單規模的顯著減少成為價格上漲的“催化劑”。截至7月2日,碳酸鋰注冊倉單量較峰值減少42%,虛實比(持倉量/倉單量)飆升至8.7:1,創歷史新高。這種結構性失衡直接引發市場對逼倉的擔憂,空頭資金被迫平倉止損,進一步推高期貨價格。
廣期所調整交割品規則,將電池級碳酸鋰的雜質含量要求收緊,導致部分舊倉單失效,加劇了倉單緊張局面。
外圍品種聯動:有色金屬“牛市”溢出效應
全球有色金屬市場的“狂歡”成為碳酸鋰上漲的“助攻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突破11000美元/噸,鎳價單日大漲5%,這種“商品牛市”氛圍直接帶動碳酸鋰做多情緒。稀土、鈷等新能源金屬價格同步上漲,形成“賽道共振”,吸引趨勢資金流入碳酸鋰市場。
未來展望:碳酸鋰進入“震蕩上行”新常態
供給端:鋰鹽廠復產進度與套保需求的賽跑,若產量持續釋放,價格或承壓;
需求端:新能源車政策退坡與儲能市場爆發的對沖,需求增速存在超預期可能;
政策端:廣期所交割規則調整或改變市場博弈邏輯,需密切關注后續公告。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