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協鑫光電吉瓦級鈣鈦礦產業基地在江蘇昆山正式投產,標志著全球首個GW級鈣鈦礦疊層組件生產基地落地。這一事件不僅意味著鈣鈦礦技術從實驗室邁向規模化量產的關鍵跨越,更揭示了中國光伏產業在AI賦能下的創新范式升級。
一、技術奇點降臨:鈣鈦礦量產元年的產業突破
協鑫光電項目總投資50億元,規劃總產能2GW,一期1GW產線已投產,預計年底量產效率達26%。作為第三代光伏技術,鈣鈦礦的顛覆性優勢正在顯現:
•成本革命:理論成本僅為晶硅的1/3,制備流程簡化(僅需鍍膜、涂布、激光、封裝四類設備),全自動化產線可縮短制造時間至60分鐘;
•效率躍升:實驗室效率已突破30%,疊層電池效率達40%,弱光發電效率超晶硅28%,高溫環境下發電量提升20%-30%;
•應用場景重構:柔性組件適配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可穿戴設備等新場景,華能青海兆瓦級電站運行一年無功率衰減。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指出:“鈣鈦礦量產突破是光伏技術奇點來臨的標志,將推動行業進入低價與低碳共振的新質生產力時代。”
二、AI重構研發邏輯:從“試錯法”到“智能閉環”
投產儀式上,由協鑫光電、蘇州大學與蘇州實驗室共建的全球首個AI高通量聯合研發中心揭牌。該中心通過三大技術路徑重塑材料研發:
•智能分子設計引擎:集成生成式AI模型與遷移學習技術,針對鈣鈦礦界面修飾材料(如SAMs)進行分子結構優化,突破傳統“大海撈針”式篩選;
•高通量計算-實驗閉環:結合量子化學模擬、分子動力學預測與機器人實驗,將材料研發周期從數年壓縮至數月;
•全鏈條創新平臺:覆蓋“基礎研究-中試開發-產業化落地”,例如現象光伏通過AI系統開發60余種新鈣鈦礦材料,研發效率提升數倍。
AI的介入不僅解決材料穩定性等產業瓶頸,更推動研發模式向“數據驅動”轉型。協鑫光電董事長范斌透露:“AI讓我們能同時優化效率、成本和壽命,這是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
三、生態圈戰略: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協鑫模式”
協鑫光電將項目基地定位為“全球研發總部+上市主體+集團總部”,目標打造千億級鈣鈦礦產業生態圈:
•垂直整合:引入設備、材料等上下游企業,如極電光能、仁爍光能等已布局GW級產線;
•場景驗證:通過“GW級量產+場景化示范”雙輪驅動,在BIPV、分布式電站等領域驗證產品性能;
•標準制定:推動組件尺寸標準化,例如協鑫光電2m×1m商用組件已通過3倍加嚴老化測試。
昆山市同步發布16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將協鑫光電項目列為政企協同創新典范。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表示:“鈣鈦礦是蘇州‘1030’產業體系的關鍵方向,將助力蘇州成為全球技術策源地。”
四、行業拐點已至:鈣鈦礦重構光伏競爭格局
2025年被視為鈣鈦礦量產元年,行業呈現三大趨勢:
•技術迭代加速:天合光能五破鈣鈦礦疊層世界紀錄,極電光能實現2.82㎡組件量產;
•資本涌入:邁為股份募資19.67億加碼設備,協鑫科技計劃2025年底分拆協鑫光電赴港上市;
•生態競爭:晶硅-鈣鈦礦疊層技術成焦點,江蘇群創光伏等10家企業聯合推進產業化。
協鑫光電的突破印證了“AI+量產”雙輪驅動的可行性。隨著GW級產線成本下降,鈣鈦礦有望在2026年實現與晶硅的“效率-成本”交叉,開啟萬億級市場。
綜合來看,協鑫光電吉瓦級基地投產,不僅是單一企業的里程碑,更是中國光伏產業向“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躍遷的縮影。當AI重構材料研發邏輯,當生態圈重塑產業協作模式,鈣鈦礦技術正以不可逆之勢,重塑全球能源轉型的底層邏輯。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