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云南省專精特新企業倍增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實現創新型中小企業達60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3000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70戶的倍增目標,較2024年規模全面翻番。這一計劃以“資源精深加工+外向型數字產業”雙核驅動,首次創新性提出??“企業分拆衍生”培育機制??,鼓勵龍頭企業剝離高增長業務單元(如云錫集團分拆錫基新材料公司),通過稅收減免和土地指標傾斜孵化技術型專精特新主體。
在產業布局上,云南依托全球32%的銦儲量、全國41%的鍺儲量優勢,重點突破??7N級高純銦??(純度≥99.99999%)、??磷化銦衛星太陽能電池??、??鍺紅外透鏡??(透過率≥95%)等高端材料,目標將稀貴金屬產業附加值提升300%,搶占全球15%市場份額。同時垂直整合新能源電池全鏈條,推動“磷礦—磷酸—正極材料—電池”一體化發展,配套磷石膏礦化固碳技術(每噸固碳0.2噸)和磷鐵鋰渣回收工藝(回收率≥98%),破解環保約束并降低原料成本15%,劍指“亞洲電池材料之都”。數字產業則以面向南亞東南亞的“信息橋頭堡”為定位,擴容中老、中緬跨境光纜,培育半導體封裝、北斗導航終端及多語言AI大模型,2027年外向型數字產業規模目標突破800億元。
政策工具箱同步升級:設立??云南省先進制造業母基金??重點投資產業鏈關鍵環節,專精特新企業可享貸款貼息50%及ESG債券發行支持;建立稀貴金屬研究院并放寬專利作價入股比例至70%,加速技術轉化。為破解高端人才密度僅為長三角1/7的短板,計劃在新加坡、深圳設立跨境飛地研發中心,并探索礦權置換碳匯指標交易機制。
當前挑戰仍存:稀貴金屬初級品出口占比高達65%,深加工能力待突破;磷礦開發受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區限產制約。但云南正嘗試以“資源稟賦×專精特新”的差異化路徑破局——用銦鍺鉑撬動進口替代的千億藍海,借跨境數字基建打開22億人口市場,將“資源詛咒”改寫為“產業杠桿”。正如政策制定者所言:“我們不要低端礦工,要的是掌控產業鏈話語權的材料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