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長江綜合鎢粉均價報37.75萬元/噸,連續第二個交易日持平。這一價格水平雖未突破前期高點,但已穩居近八年高位區間。鎢價高位盤整的背后,是軍工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供應瓶頸的持續博弈,而產業鏈中下游的利潤分配矛盾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軍工需求:鎢價“壓艙石”作用凸顯
鎢作為“戰略金屬”,其需求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歐洲“8000億歐元強軍計劃”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宣布將炮彈產能擴增三倍,而鎢合金是穿甲彈等關鍵裝備的核心材料。據行業分析,全球軍工用鎢占比已從2020年的8%攀升至12%,且需求增速顯著高于民用領域。國內某鎢企采購負責人透露,近期軍工訂單交付周期縮短至30天以內,部分企業甚至啟動“保供協議”,鎖定未來三年原料供應。這種剛性需求成為鎢價的重要支撐。
資源瓶頸:供應彈性缺失的深層邏輯
鎢價長期高位運行的根本矛盾在于資源端供應彈性不足。2025年首批鎢礦開采配額同比減少4000噸,其中江西地區配額下降超2000噸,直接導致主產區供應收縮。與此同時,老礦山品位下滑問題愈發嚴峻。以湖南某大型礦山為例,其開采品位已從2020年的0.5%降至0.35%,單位礦石產出成本增加30%以上。海外方面,越南鎢礦產量因環保問題下降,哈薩克斯坦巴庫塔鎢礦因技術問題投產延期,全球新增供應幾乎停滯。
產業鏈博弈:中下游企業的“生存戰”
盡管上游鎢礦企業利潤暴增,但中下游企業正面臨成本壓力。某硬質合金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APT(仲鎢酸銨)價格已漲至25.1萬元/噸,較年初上漲19.3%,但下游刀具客戶對價格接受度有限,導致企業訂單利潤壓縮至5%以下。為應對這一矛盾,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升級降低成本。例如,章源鎢業引入白鎢短流程綠色冶煉工藝,能耗降低20%;翔鷺鎢業則通過“低庫存+快周轉”模式,將氧化鎢粉庫存占比壓縮至0.96%。
龍頭企業動態:行業趨勢的“風向標”
中鎢高新:通過收購柿竹園公司,鎢精礦自給率提升至30%以上,2025年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礦業務貢獻超90%利潤。
章源鎢業:新增高沙、潭角里探礦權,并整合周邊資源,保障長期資源接替。
翔鷺鎢業:光伏鎢絲業務爆發式增長,月產能達5億米,收入同比激增659%,成為股價漲停的重要推手。
短期盤整難改長期上行趨勢
盡管當前鎢價暫穩,但多方因素仍指向價格中樞上移:
需求端:PCB切削刀具需求增速超20%,新能源車用鎢絲需求持續釋放;
供應端:國內礦山品位下滑與海外增量滯后形成雙重約束;
政策端:環保督察趨嚴,部分選礦、冶煉產能面臨整改壓力。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