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金融市場炸響"銀彈"——國際銀價盤中直線拉升,一度沖破36美元/盎司關口,創近3個月新高;據長江有色金屬網獲悉,國內長江現貨1#白銀同步跟漲,從8825元/千克躍至8835元/千克,單日漲幅1.40%。期貨滬銀截止15:00分最新收報8944元/千克,上漲161元,漲幅為1.83%;這場突如其來的"銀色風暴",既是宏觀情緒反轉的縮影,更將市場焦點擰向兩大"風暴眼":美國非農數據的"終極審判"與90天關稅豁免期的"倒計時警報"。
ADP"爆冷"成導火索:美元跳水,白銀撿到"情緒紅包"??
白銀的這波急漲,ADP就業數據"翻車"是關鍵導火索。6月美國私營部門就業人數竟意外減少3.3萬人,不僅遠低于預期的15萬人,更終結了此前連續15個月的擴張態勢。這一數據如同一盆冷水,直接澆滅了市場對"美國經濟韌性"的盲目樂觀——美元指數短線跳水0.4%,美債收益率同步回落,以美元計價的白銀作為"抗通脹+避險"雙屬性資產,瞬間被資金搶籌。
但市場情緒很快冷靜:ADP的"小樣本"波動未必能代表全局,真正的"大考"是美國勞工部即將公布的6月非農報告(覆蓋政府與企業部門)。若非農同樣疲軟,美聯儲9月降息預期將被強化,白銀的"貨幣屬性"將被徹底激活;反之,若非農意外走強,美元反彈或壓制銀價。這場"數據懸疑劇"的反復,讓白銀短期走勢更添變數。
供需暗戰:工業需求"托底",消費復蘇"拖后腿"??
拋開短期情緒擾動,白銀的長期走勢仍由基本面主導——供應端"緊繃"與需求端"分化"?,構成當前核心矛盾。
供應端正面臨"增量困局":全球白銀礦產受礦山品位下降、南美產銀國環保政策收緊等影響,近三年增速持續低于2%;再生銀(廢銀回收)因經濟下行周期中工業廢料回收減少、居民舊銀飾變現意愿降低,2024年上半年同比僅增1.2%。供應端的"緊箍咒",為銀價筑牢底部支撐。
需求端則是"冰火兩重天":工業需求仍是絕對主力——新能源轉型加速下,光伏組件、電動汽車充電樁等領域對白銀的需求爆發。以光伏為例,每GW組件需消耗約10-15噸白銀,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預計增25%,對應白銀需求增量或超3000噸(占年度總需求3.5%以上)。但消費端表現疲軟:國內珠寶首飾需求受居民消費信心偏弱拖累,上半年僅增0.8%;電子電器領域雖受益于AI設備升級,但增量尚未形成規模。"工業托底、消費疲軟"的結構性矛盾,限制了銀價上漲彈性。
90天關稅倒計時:國內市場"隱變量"??
另一個被忽視的變量是90天關稅豁免期逼近(7月9日到期)?。隨著豁免期臨近,避險情緒有所回升,市場擔憂:若政策未延續,進口成本上升或導致國內供應階段性收緊,冶煉企業或加大出口套利,加劇短期供需錯配。
不過實際影響或有限:一方面,國內白銀產量已連續三年全球第一,自給率超80%,進口依賴度不足20%;另一方面,政策調整通常留緩沖期,企業或提前備貨對沖風險。但不可否認,豁免期尾聲的"心理預期",仍可能成為短期資金炒作的"題材"。
短期怎么走?震蕩偏強,別急追高?
綜合來看,白銀短期或呈現"宏觀情緒主導+供需支撐托底"格局:ADP數據點燃的熱情,疊加非農前的"預期博弈",銀價可能繼續上探36.5-37美元/盎司區間;但國內消費復蘇偏緩、美聯儲降息預期的反復(若非農強勁,9月降息概率或回落至50%以下),又將限制漲幅。
投資者需緊盯兩大信號:一是7月3日非農數據——若新增就業低于市場預期且失業率回升,銀價或突破37美元;二是7月9日前后關稅政策表態——若豁免期延長或調整范圍擴大,或成新催化劑。
一句話總結?:白銀"暴走"行情已啟動,但短期別被情緒沖昏頭——宏觀數據風向、政策邊際變化,才是決定這輪漲勢能走多遠的關鍵。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