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首次公開承認,其重磅項目“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生產進度正遭遇中國稀土磁體出口政策的直接影響。4月22日,這位科技狂人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透露,中國政府對稀土磁體的出口管控措施,已成為制約特斯拉機器人關鍵部件供應鏈的重要變量。
稀土磁體成戰略資源管控焦點
“中國希望確保這些高性能磁體不會被轉用于軍事用途。”馬斯克在訪談中特別指出,中國對稀土資源的戰略管控意圖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考量。稀土磁體作為新能源電機、精密伺服系統、傳感器等核心部件的關鍵材料,在“擎天柱”的關節驅動、平衡控制等模塊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政企合作破局供應鏈困局
面對出口限制帶來的挑戰,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在與北京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溝通,申請特殊出口許可。“我們理解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立場,同時也在努力證明這些磁體的民用屬性。”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提交詳盡的終端用途證明文件,強調相關材料將完全用于民用機器人研發與生產。
全球產業鏈面臨新博弈范式
此次事件折射出全球高科技產業對稀土資源的深度依賴與供應鏈脆弱性。中國擁有全球90%以上的稀土儲量和加工能力,其出口政策調整直接牽動電動車、機器人、半導體等戰略領域。馬斯克此番表態,或將促使更多跨國企業重新審視供應鏈布局,加速稀土替代材料研發。
技術突圍與合規平衡成關鍵
對于特斯拉而言,破解稀土困局需雙管齊下:一方面深化與中國政府的合規合作,確保關鍵材料穩定供應;另一方面加速磁體回收技術研發,探索新型無稀土電機方案。馬斯克此前展示的“擎天柱”原型機已采用部分回收稀土材料,顯示出其在資源循環領域的戰略儲備。
隨著中美科技競合態勢深化,稀土磁體這類兼具戰略價值與民用需求的關鍵材料,正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戰場。特斯拉的破局嘗試,或將為全球高科技企業應對類似挑戰提供重要參照。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