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無聲的產業變局正在鋰電池隔膜領域上演。2025年一季度,當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動力電池巨頭延續凈利潤雙位數增長時,上游隔膜企業卻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恩捷股份預計全年虧損超5億元,星源材質前三季度利潤腰斬,頭部企業的財務報表揭開了這個百億級市場的殘酷現實——根據中國塑協電池薄膜專委會最新報告,2024年干法隔膜產能利用率跌破60%警戒線,市場價格較三年前暴跌50%,部分產品成交價已逼近0.4元/平方米的生存紅線。
這場價格寒冬的背后,是行業非理性擴張的必然代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鋰電隔膜總產能突破300億平方米,遠超當年227.5億平方米的實際需求。產能嚴重過剩的干法隔膜領域,企業為消化庫存不惜以低于成本價拋售,形成"越賣越虧"的惡性循環。某頭部企業高管透露,當前價格體系下,全行業干法隔膜單平方米虧損約0.05-0.08元,若計入設備折舊和財務成本,實際虧損面更大。這種飲鴆止渴的競爭模式,最終倒逼中國塑協在2025年初發布行業健康發展倡議,試圖遏制無序價格戰。
市場機制正在發揮殘酷的洗牌作用。2024年行業TOP10企業出貨門檻提升至4億平方米,較上年提高33%,市場份額加速向掌握濕法工藝的頭部企業集中。值得關注的是,在干法隔膜全行業虧損背景下,部分企業開始尋求技術突圍。某上市公司研發負責人表示,其開發的12μm超薄干法隔膜已通過針刺測試,能量密度提升15%的同時,生產成本較傳統產品下降20%。這種技術迭代正在重構行業價值體系——當價格戰觸及成本底線時,材料創新成為破局關鍵。
產業周期拐點或已悄然臨近。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的預期,正刺激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企業啟動新一輪擴產計劃。頭部隔膜企業訂單回暖信號明顯,恩捷股份3月排產環比增長18%,星源材質濕法產線開工率回升至85%。更為積極的變化來自價格體系,經歷連續12個月下跌后,3月干法隔膜市場出現首輪提價潮,部分企業報價較年初回升超20%。這種供需關系的微妙變化,印證了EVTank在《全球鋰電產業發展白皮書》中的預判:當產能出清與技術突破形成共振,行業將進入"剩者為王"的新階段。
在這場行業變革中,真正的贏家或許正在實驗室里誕生。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對隔膜材料提出革命性要求,頭部企業已布局陶瓷涂覆、納米纖維等前沿技術。某科技型隔膜企業開發的復合集流體技術,可將電池循環壽命提升至4000次以上,這項創新使其在2025年一季度拿下多家動力電池企業的戰略訂單。這些跡象表明,當行業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潭,技術溢價將成為重構市場格局的核心變量。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