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表現:鋁價“跳水”背后的宏觀與微觀博弈
1. 假期歸來首日鋁價暴跌
•今日滬期鋁開盤大幅低開,10:15分休盤報價19745元/噸,暴跌690元/噸,跌幅3.38%。現貨市場卻呈現“冰火兩重天”:下游企業逢低進場采購,持貨商加速拋貨回籠資金,市場成交量顯著放大。長江現貨電解鋁均價報19930元/噸,下跌630元,升水為50元/噸
•核心矛盾:宏觀避險情緒主導短期走勢,但基本面仍存支撐。
2. 全球股市“崩盤式”下跌
•美股:納斯達克指數確認進入熊市,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入修正區間,兩日累計跌幅創特朗普第一任期新冠疫情以來最大。
•歐股:泛歐STOXX 600指數和德國DAX指數確認修正,單日跌幅達5.1%,創2020年3月以來最差表現。
•傳導邏輯:全球貿易戰升級→制造業成本飆升→企業盈利預期惡化→資金撤離風險資產→鋁價跟隨大宗商品普跌。
二)、電解鋁基本面:供需“雙刃劍”與庫存“護城河”
1. 供應端:微增但結構優化
•產能:國內電解鋁運行產能微幅增加,但鋁水比例持續走高(當前約70%),鋁錠供應環比減少。
•季節性:4月鋁水比例仍將維持高位,鋁錠供應相對穩定,庫存去化趨勢未改。
•利好因素:高鋁水比例減少鋁錠現貨流通量,緩解短期拋壓。
2. 需求端:旺季兌現但結構性分化
•消費回升:鋁加工企業開工率緩慢回升,終端電力、光伏、新能源車需求增速向好。
•拖累項:出口受貿易戰沖擊,房地產需求持續低迷。
•中性判斷:需求增速回升但速度緩慢,難以對沖宏觀下行壓力。
3. 庫存端:去化趨勢強化支撐
•社會庫存:預計持續去化,對鋁價形成托底。
•隱性庫存:持貨商加速拋貨或釋放部分隱性庫存,但總量可控。
•結論:基本面支撐仍在,但宏觀情緒主導短期波動。
三)、宏觀風險:關稅政策與“滯脹”陰云
1. 貿易戰“核爆”沖擊波
•美國對華關稅:直接抑制中國鋁材出口,拖累需求預期。
•中國反制措施:可能加劇全球供應鏈斷裂,推高通脹壓力。
•風險傳導:貿易戰→全球制造業成本飆升→企業減產→鋁需求萎縮。
2. “滯脹”風險升溫
•需求端:貿易戰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回落。
•供給端:能源價格高企、地緣沖突加劇,推高鋁生產成本。
•邏輯鏈條:成本上升+需求下滑→企業利潤壓縮→鋁價承壓。
四)、技術面:鋁價“破位”后的關鍵支撐位
滬鋁主力合約2505:
•當前價格已跌破200日均線(19800元/噸),下一支撐位為19000-19500元/噸。
•若跌破19000元/噸,可能觸發技術性拋售,目標位18000元/噸。
倫鋁3M合約:
•跌破2400美元/噸關鍵支撐,下一目標位2200-2300美元/噸。
資金面:
•CFTC非商業凈多頭持倉持續減少,空頭勢力增強。
•美元指數飆升至105上方,壓制大宗商品價格。
五)、后市展望:短期“泥沙俱下”,長期“柳暗花明”
1. 短期(1-3個月):
•驅動因素:宏觀避險情緒主導,中美關稅談判進展、美聯儲貨幣政策、全球股市止跌信號。
•策略:逢高做空為主,目標位滬鋁18500-19000元/噸,倫鋁2200-2300美元/噸。
2. 中期(6-12個月):
•驅動因素:貿易戰緩和、國內政策刺激(如基建、新能源補貼)、美聯儲降息預期。
•策略:關注關稅談判進展,若出現緩和信號,可逐步布局多單。
3. 長期(1-3年):
•驅動因素:全球綠色轉型(光伏、新能源車)、鋁替代傳統材料(如鋼鐵、塑料)。
•策略:逢低買入并持有,目標位滬鋁22000-25000元/噸,倫鋁2800-3200美元/噸。
六)、風險提示
1、黑天鵝事件:地緣沖突升級、全球供應鏈斷裂。
2、灰犀牛風險:全球經濟衰退、美聯儲超預期加息。
3、政策不確定性:中美關稅談判反復、國內環保限產政策。
結語:
當前鋁價已跌入“風暴眼”,短期受宏觀情緒主導,但基本面支撐仍在。投資者需警惕“黑天鵝”與“灰犀牛”交織的風險,在波動中尋找結構性機會。短期以風險控制為主,中長期關注綠色轉型與供應剛性帶來的長期價值。
數據支持:
CFTC持倉報告、LME/SHFE庫存數據、全球制造業PMI、美聯儲利率決議。
電解鋁成本曲線(能源占比40%-50%)、全球鋁消費結構(交通30%、建筑25%、電力20%)。
本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操盤指引(長江有色金屬網www.008xhy.com)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