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交易屏幕一片飄綠。美股期貨延續上周近 10% 的暴跌勢頭,納指期貨開盤即崩超 5%,標普 500 期貨緊隨其后失守 4% 關口,恐慌指數 VIX 期貨飆漲 34.4%。這場由美國 "對等關稅" 引發的金融海嘯,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重構全球資本流動格局。
能源市場首當其沖。WTI 原油期貨跌破 60 美元 / 桶關口,創 2021 年 4 月以來新低,日內跌幅達 4%,上周累計跌幅更達 10%。OPEC + 突然宣布 5 月增產 41.1 萬桶 / 日的消息,疊加關稅引發的需求萎縮預期,徹底擊潰多頭防線。美國煉油廠利潤率已壓縮至近五年最低,部分企業開始考慮關閉產能。
工業金屬市場同樣上演驚魂時刻。紐約 Comex 期銅一度暴跌 8.5% 至每磅 4.03 美元,盡管隨后小幅反彈至 4.15 美元,但較 3 月 26 日創下的 5.374 美元歷史峰值已下跌超 10%。這種劇烈波動背后是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庫存大挪移 —— 約 50 萬噸銅正從 LME 倉庫流向美國,導致 LME 庫存持續下降而 COMEX 庫存激增,市場結構出現歷史性失衡。
貴金屬市場則呈現 "避險失效" 的詭異局面。現貨白銀周一開盤即暴跌 3%,上周累計跌幅達 13%,而現貨黃金雖僅下跌 1%,但 3008.30 美元 / 盎司的價格已較歷史高點回落 15%。分析指出,有色金屬作為 "風險資產" 受政策沖擊明顯,而黃金因避險屬性維持相對韌性,但這種分化在關稅引發的通脹預期下正在減弱 ——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警告,關稅可能導致 "更持久的通脹沖擊",這使得黃金的抗通脹邏輯受到質疑。
外匯市場上演 "冰火兩重天"。澳元成為最大輸家,兌美元跌幅擴大至 1.82%,刷新 2020 年 3 月以來低點至 0.5932,澳大利亞經濟數據的疲軟與關稅引發的貿易萎縮形成雙重打擊。與此相對,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兌美元走強,日元匯率突破 140 關口,顯示資金正加速流向傳統避險資產。摩根大通跨境支付數據顯示,全球資本正以2020年3月疫情爆發時的三倍速度逃離風險資產。
關稅颶風席卷全球,沒有人能獨善其身。這場危機不僅是貿易政策的較量,更是全球化時代金融權力格局的重構。投資者需要重新審視風險與收益的平衡,而政策制定者則面臨著比以往更嚴峻的挑戰 —— 如何在保護主義抬頭的浪潮中,找到全球經濟的新平衡點。或許正如橋水基金達利歐所言:"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時代,唯一的確定性就是變化本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