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國內鎂市場延續弱勢運行,長江現貨1#鎂均價報176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元/噸。結合當日行業動態與經濟數據,鎂價波動背后折射出供需博弈、成本壓力及政策影響的多重邏輯。
一、供需分析:需求疲軟主導價格回落,出口市場承壓
內需疲軟:
汽車行業:盡管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1%,但鎂合金在汽車輕量化中的應用占比仍不足5%,且受芯片短缺影響,部分車企減產導致鎂需求釋放滯后。
3C電子領域:消費電子市場復蘇緩慢,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手機中框等訂單量同比下降8%。
出口受阻:
天津港FOB出口價格報2750美元/噸,較上月下跌2.3%,海外需求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及歐洲工業衰退影響持續疲軟。
供應端壓力:
陜西、山西等主產區開工率維持高位(約68%),但庫存積壓導致企業降價出貨意愿增強。
二、成本與政策:原料價格高位運行,環保約束趨嚴
成本支撐減弱:
硅鐵(75#)價格較年初下跌12%至7800元/噸,白云石價格持平,鎂錠生產成本理論值降至16500元/噸,成本支撐邏輯弱化。
環保政策升級:
生態環境部發布《鎂冶煉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要求企業節能降耗,中小企業面臨技術改造壓力,短期或加劇供應波動。
三、龍頭企業動態:產能擴張與產業鏈整合并行
寶鈦集團:
旗下鎂業子公司計劃擴建5萬噸/年鎂合金產能,聚焦高端航空航天領域,預計2026年投產,長期看將提升行業集中度。
青海鹽湖工業:
依托察爾汗鹽湖資源,探索“鎂鋰鉀”循環經濟模式,但鎂業務占比不足5%,短期對市場影響有限。
四、后市展望:短期弱勢難改,中長期關注需求復蘇與政策落地
短期(1-2個月):
需求端疲軟與供應端壓力并存,鎂價或測試17000元/噸支撐位,若跌破可能引發中小型企業減產。
中長期(3-6個月):
若新能源汽車政策持續加碼,且海外需求隨美聯儲降息周期回暖,鎂價有望反彈至18500元/噸上方。
風險提示:全球經濟衰退風險、美聯儲政策突變、地緣政治沖突可能加劇市場波動。投資者需密切關注6月20日國內汽車產銷數據及生態環境部政策執行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