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呈現顯著結構性變化。3月份氧化鋁出口量達30萬噸,同比激增105.9%,創歷史新高;1-3月累計出口70萬噸,同比增長66.4%。這一數據凸顯中國在全球氧化鋁供應鏈中的角色加速轉變。同期,鋁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延續高增長,3月進口1647萬噸,同比增39.1%,一季度累計進口4707萬噸,增幅近30%,反映國內冶煉產能擴張與原材料保供能力提升。
與原料進口火熱形成對比的是,未鍛軋鋁及鋁材進口持續收縮。3月進口量同比下降10.6%至34萬噸,一季度累計降幅達14%。這一趨勢與國內再生鋁產能釋放及高端鋁材自給率提升密切相關。鋼材進口同步走弱,3月進口量50萬噸,同比減少18.9%,一季度累計進口155萬噸,降幅11.3%,映射出國內鋼鐵行業產能優化與終端需求結構調整。
稀土產業鏈出口表現亮眼,3月稀土及其制品出口11,671噸,同比增長18.2%,一季度累計出口31,694噸,增幅9.8%。這得益于新能源汽車、永磁電機等戰略新興產業需求拉動,以及中國在稀土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突破。
分析人士指出,氧化鋁出口激增背后是國際供需錯配與國內產能釋放的雙重驅動。2025年海外氧化鋁產能受地緣政治、能源成本等因素制約,而中國通過工藝革新和低碳技術應用,實現成本優勢與環保標準雙提升。鋁礦砂進口高增長則體現供應鏈多元化布局,幾內亞、澳大利亞等主要來源國產能穩步擴張,疊加東南亞新興礦源開發,有效對沖了印尼出口禁令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貿易摩擦對產業鏈的影響呈現分化。盡管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政策持續,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市場拓展與產品結構升級,維持出口韌性。以氧化鋁為例,海外價格高位運行與國內集港效率提升,推動出口利潤窗口擴大。與此同時,國內鋁加工企業加速向航空板材、動力電池箔等高端領域轉型,減少對初級產品進口依賴。
展望二季度,行業預計氧化鋁出口增速可能因海外價格回落有所放緩,但全年凈出口格局已基本確立。鋁礦砂進口將維持高位,幾內亞新礦區投產與物流設施改善有望帶來增量。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再生鋁產能擴張與綠電鋁項目落地,或進一步重塑全球鋁貿易版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