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A股市場被一抹“金屬紅”點燃——有色金屬ETF基金(516650)盤中強勢拉升超2%,北方銅業(000737)以迅速以10%漲幅封板,江西銅業、洛陽鉬業等龍頭股集體飄紅,資金搶籌態勢明顯。這波行情的導火索,直指一則重磅合作:北方銅業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宣告傳統礦業巨頭與科技龍頭的“跨界聯姻”。
根據協議,北方銅業與華為將在工業互聯網、智慧礦山、數據治理等領域深度合作,目標直指有色金屬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北方銅業旗下的銅礦峪礦為例,其采用的國際領先崩落法采礦工藝,疊加華為的智能調度系統,有望進一步壓縮開采成本,提升資源利用率。而隨著全球銅礦品位下降、開采難度增加,這種“技術+資源”的融合模式或成為行業突圍的關鍵。
市場躁動背后,宏觀與產業周期形成共振。長江期貨最新研報指出,盡管高銅價抑制了部分短期需求,但全球精煉銅供需缺口持續擴大:美國未來幾周將有10萬—15萬噸精煉銅到港,但國內煉廠仍面臨原料保供壓力,排產存在下調可能。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電網投資等長期需求驅動未改,疊加傳統消費旺季臨近,銅價“高位盤旋、易漲難跌”成為機構共識。這一判斷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截至3月24日午盤,LME銅價站穩9500美元/噸,北方銅業年內漲幅已超60%,資金對銅資產的追捧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個股波動也致不少投資者轉向ETF投資。今日領漲的有色金屬ETF基金(516650),其跟蹤的中證細分有色金屬指數高度聚焦銅(29.5%)、鋁(18%)、黃金(13.7%)等戰略金屬,完美契合“新舊能源轉換+避險需求”的雙主線邏輯。與此同時,黃金股ETF(159562)同步走強,紫金礦業、山東黃金等成分股貢獻顯著漲幅,反映出在地緣政治動蕩、美聯儲滯脹擔憂升溫的背景下,貴金屬的配置價值再度凸顯。
當“黑金”遇上“算力”,當資源紅利疊加數據紅利,有色金屬行業的價值重估遠未結束。
不過,投資者需警惕短期銅價沖高后的獲利回吐壓力,以及海外貨幣政策反復帶來的波動風險。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借道ETF分散布局,或許是分享這輪“金屬盛宴”的更優解。
【以上觀點不做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