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交通運輸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以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為杠桿,對公交企業車輛更新及電池更換給予最高8萬元/輛的補貼。此外,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總體按90:10比例共擔,并分地區確定具體分擔比例。其中,對東部省份按85:15比例分擔,對中部省份按90:10比例分擔,對西部省份按95:5比例分擔。各省級財政根據中央資金分配情況按比例安排配套資金,省以下經費分擔機制由省級財政確定。
整車賽道:從“大車競賽”到“需求分層”?
在補貼細則引導下,車企競爭邏輯生變——?“大車不盲目,小車不躺平”?成為新趨勢。
?宇通客車(600066)?推出“模塊化公交平臺”,同一底盤適配8-12米不同車型,2025年訂單中10米以下中小型車占比提升至37%;
?比亞迪(002594)?依托刀片電池技術,開發全球首款“可拓展電池艙”公交車,電池容量隨車型靈活調整,已在深圳、曼谷試運營;
中通客車(000957)針對三四線城市客流波動,推出“潮汐運力”車型,通過座椅快速布局調整實現載客量彈性變化,單月訂單突破2000輛。
市場分化加速行業洗牌,2025年上半年TOP3車企(宇通、比亞迪、中車電動)市占率提升至58.7%,較2022年增加12個百分點。
動力電池:更換市場成第二增長曲線
政策首次將動力電池更換納入補貼范圍,激活存量市場。按現行標準,磷酸鐵鋰電池壽命約8年,而2017年前投放車輛電池已普遍衰減至70%以下,催生巨大替換需求。
?寧德時代(300750)?推出“以舊換新”計劃,舊電池折價最高達1.2萬元/組,綁定客戶復購率超90%;
?億緯鋰能(300014)?開發商用車專用“π型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200Wh/kg,適配不同品牌電池艙,2025年二季度出貨量環比增長47%;
瑞浦蘭鈞(未上市)憑借“車電分離”模式,為公交企業提供電池租賃服務,單月簽約城市超15個。
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動力電池更換市場規模預計達420億元,相當于同年新車配套市場的31%。
產業配套:補能網絡與智能運維雙升級
補貼政策間接推動配套體系迭代:
?1、充電網絡柔性化
?特銳德(300001)?研發“光儲充放”一體化公交場站,日間快充、夜間儲能調峰,單個場站年增收超80萬元;
?盛弘股份(300693)?推出800V高壓液冷超充樁,10分鐘補能200公里,適配未來大電量車型。
?2、運維智能化
?銳明技術(002970)?開發公交健康管理平臺,通過電池數據實時監測,降低30%意外停機風險;
?科大國創(300520)?AI調度系統在合肥試點,車輛空駛率下降22%,補貼資金使用效率提升18%。
結語
超長期國債補貼絕非簡單“發錢”,而是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導產業鏈升級。未來三年,具備技術定制能力(如宇通模塊化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力(如瑞浦蘭鈞車電分離)、智能化協同力(如銳明健康管理)的企業,將在這場“真金白銀”的產業革命中占據制高點。而如何平衡短期補貼刺激與長期技術投入,將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的關鍵命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