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4月7日至11日長江地區1#鎂現貨報價呈現先抑后揚走勢。7日報價17800-18800元/噸,均價18300元/噸;8日延續跌勢至17600-18600元/噸,均價18100元/噸;9日加速下探至17300-18300元/噸,均價17800元/噸;10日企穩于17300-18300元/噸,均價持平;11日小幅反彈至17400-18400元/噸,均價17900元/噸。周內累計波動幅度達500元/噸,折射出市場供需矛盾與政策預期的深度博弈。
周內西北主產區產能收縮成為支撐鎂價的關鍵因素。陜西府谷地區40%以上鎂企進入檢修周期,寧夏太陽鎂業意外停產加劇供應緊張,疊加榆林地區環保督察"回頭看"導致15家企業推遲復產,行業整體開工率降至40%基準線。生產端成本壓力持續顯現,據測算,當前噸鎂生產成本已突破17000元,多數中小廠商處于盈虧平衡臨界點,挺價意愿強烈。
需求端實質性改善信號尚未顯現,貿易商前期囤積的低價庫存持續流入市場,部分區域價差拉大至500元/噸,形成"低價拋貨"與"挺價惜售"并存的混亂局面。此外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需求成為市場主要亮點,某頭部車企鎂合金部件訂單同比增15%,帶動車用鎂需求增長。但傳統領域表現疲軟:鋁加工企業因鎂鋁價差擴大,再生鎂替代率提升至22%;鋼鐵脫硫需求受粗鋼產量調控影響收縮;海綿鈦行業維持剛性采購但增量有限。出口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印度市場詢單量增長但壓價嚴重,歐洲市場受歐盟碳關稅(CBAM)影響,出口成本上漲,港口庫存同步增加,中間環節蓄水池功能弱化。
環保政策與產業規劃形成對沖效應。一方面,榆林地區環保督察導致產能恢復滯后,夏季用電高峰可能引發的限電政策加劇供應擔憂;另一方面,工信部擬將單車用鎂量納入新能源積分考核,預計2025年鎂合金在汽車領域滲透率將躍升至18%-20%。國際政策方面,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實施細則公布,以及剛果(金)鈷政策評估進展,均對鎂合金替代邏輯產生深遠影響。
短期來看,鎂價或維持16500-18500元寬幅震蕩。若塊煤價格繼續上行疊加環保限產超預期,價格可能沖擊18000元關口;若需求持續疲軟,或下探17000元支撐位。
中長期需關注三大變量: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進程(、鎂基儲氫材料商業化進展、歐盟碳關稅執行力度。建議生產企業實施動態庫存管理,加工企業采用"基準價+浮動"定價對沖風險,重點關注4月下旬歐洲夏休備貨周期啟動帶來的脈沖式行情。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市場變化存在不確定性,建議以實時行情為準。
長江有色金屬網電話:0592-5668838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