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長江綜合鎵均價報1740元/千克,較前一交易日暴跌40元。此次價格失守1750元關鍵支撐位,標志著鎵市正式進入下行通道。從4月初的1790元/千克到當前1740元/千克,鎵價在40天內累計下跌2.8%,產業鏈各環節的深層矛盾加速爆發。
??一、暴跌背后的三重邏輯鏈??
??北美供應鏈“黑天鵝”加速發酵??
力拓與Indium合作的40噸原生鎵項目進入產能爬坡階段,疊加加拿大魁北克省對本土企業的電價補貼政策,北美鎵生產成本已降至950元/噸以下,較中國赤泥提鎵工藝低30%。這一成本優勢直接沖擊中國企業的出口議價權,導致海外買家壓價采購意愿增強。據市場監測,5月13日歐美現貨市場鎵報價已跌破185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1700元/噸),形成“內外價格倒掛”格局。
??光伏需求塌陷與庫存堰塞湖共振??
光伏薄膜電池用鎵需求持續萎縮,頭部企業First Solar宣布將2025年鎵基薄膜電池產能削減15%,轉向鈣鈦礦技術路線。與此同時,國內氧化鋁企業赤泥提鎵庫存積壓嚴重,僅河南某龍頭企業庫存量已達12噸,約占全國月產量的20%。供需錯配下,市場出現“拋售換現金流”的恐慌性交易,中小貿易商單日拋貨量激增3倍。
??資金撤離與期貨市場聯動絞殺??
5月14日A股鍺鎵概念板塊主力資金凈流出387萬元,中金嶺南、馳宏鋅鍺等龍頭股資金連續3日凈流出,市場對鎵產業鏈的看空情緒蔓延至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方面,盡管鎵尚未推出標準化合約,但滬鋁、滬銅等關聯品種的破位下跌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部分投機資金通過跨品種對沖加劇拋壓。
??二、產業鏈多米諾效應:從成本倒掛到技術替代??
??赤泥提鎵企業逼近生死線??
當前國內赤泥提鎵現金成本約1650-1700元/噸,若價格持續低于1700元,30%的中小企業將被迫減產。東方希望澠池鎵業等頭部企業雖通過技術升級將純度提升至99.99%,但環保成本攀升至1200元/噸,毛利率已壓縮至5%以下。
??再生鎵技術顛覆性突破??
日本DOWA宣布實現6N級再生鎵規模化生產,純度達到半導體應用標準。該技術可從廢靶材中回收95%以上的鎵,成本僅為原生鎵的60%。預計2025年再生鎵全球占比將突破20%,對原生鎵價格形成長期壓制。
??氮化鎵技術路線分化??
盡管GaN在快充、數據中心領域滲透率提升至35%,但硅基氮化鎵(GaN-on-Si)技術成熟度超預期,單位芯片鎵用量減少40%。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供應鏈人士透露,其第二代關節模組鎵用量已削減30%。
??三、后市推演:底部在哪里???
??價格支撐位測算??
按當前成本曲線,1600元/噸將是赤泥提鎵企業的現金成本紅線。但若北美產能如期釋放,全球鎵供應過剩量或達50噸,價格可能下探至1550元/噸歷史低位。
??政策干預可能性??
中國可能通過三項措施維穩市場:
啟動鎵戰略收儲(規模預計20-30噸)
提高鎵基半導體出口退稅率至13%
嚴控赤泥提鎵新增產能審批
??技術替代臨界點??
鈣鈦礦光伏電池量產進度與硅基GaN技術普及速度是核心變量。若兩者在2025年Q3取得突破,鎵需求側將面臨不可逆的萎縮風險。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
【免責聲明】:凡注明文章來源為“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為長江有色金屬網原創,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盡可能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標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本網站所發布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