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政的實施,正加速推動金屬產業從 “資源驅動” 向 “創新驅動” 轉型。政策通過 “東數西算”“數據要素市場化” 等頂層設計重構算力基礎設施,以 “新基建”“新能源” 為抓手重塑金屬資源供需邏輯,形成算力支撐、能源轉型、循環經濟三大變革主線。
一、算力底座:銅鋁需求的 “雙引擎” 驅動
數據中心與 5G 網絡成為銅鋁消費新增長極。5G 基站建設中,鋁合金擠壓型材單基站用鋁量較 4G 提升 30% 以上,輕量化與耐腐蝕性優勢凸顯。特高壓輸電線路(單公里用鋁 55-63 噸)和城際高鐵(單輛動車用鋁 13 噸)進一步拉動鋁需求,2025 年規劃特高壓項目預計帶動鋁消費超 60 萬噸。
二、能源革命:鎳鈷鋰的 “新戰場”
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產業重塑鎳消費結構。盡管不銹鋼仍占鎳需求 65%,但動力電池用鎳占比已從 2020 年的 15% 升至 2025 年的 28%。印尼 MHP(混合氫氧化鎳鈷)產能爆發式增長(2025 年預計同比增 18%),推動全球鎳資源向新能源傾斜。鈷資源則面臨供應鏈風險:剛果暫停鈷出口疊加 70% 儲量集中于該國,倒逼國內企業加速布局回收技術;
三、循環經濟:金屬產業的 “第二增長曲線”
政策紅利推動再生金屬發展。2025 年再生銅產量目標達 400 萬噸,占銅總供給 24% 以上,甘肅金昌通過 “紫金云” 項目實現鎳資源閉環利用,年節約礦產開采 6.8 億噸。
四、風險與機遇并存的產業變局
供應鏈安全與技術替代成核心挑戰。中國鎳、鈷對外依存度超 95%,美國制裁與印尼政策調整加劇供應風險。技術層面,磷酸鐵鋰電池替代三元電池削弱鎳需求彈性,但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為鎳開辟儲能新空間。政策需引導企業平衡短期市場波動與長期技術儲備;
結語:構建金屬產業 “新質生產力”
新政驅動下,金屬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戰略轉型。具備 “資源掌控 + 技術創新 + 循環能力” 的企業將主導變革:銅鋁憑借 “算力金屬” 屬性受益于數字基建,鎳鈷依托 “能源金屬” 價值綁定新能源賽道,再生金屬通過 “零碳溢價” 打開增長空間。政策制定者需在算力基建、能源轉型、循環經濟三大領域協同發力,投資者則應聚焦技術替代與供應鏈重構中的結構性機會。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