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國際有色金屬市場遭遇“倒春寒”。受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政策影響,銅、鎳、錫等工業金屬價格遭遇顯著回調。4月7日國內期市開盤后,有色金屬板塊跌幅居前,滬銀、滬錫、滬鎳、滬銅主力合約分別重挫超9%、8%、7%,市場情緒陷入階段性冰點。
一】、關稅沖擊波:需求預期急轉直下
美國此次濫用關稅工具,直接沖擊全球有色金屬供需平衡表。短期看:
1、產業鏈傳導效應:關稅推高進口成本,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有色金屬消費國(占全球銅需求50%、鋁60%),其加工企業采購意愿受挫,導致精煉銅、電解鋁等現貨升水快速收窄
2、投機多頭止損:COMEX銅價單日暴跌6.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周增1.2萬噸至6.8萬噸,顯示隱性庫存加速顯性化
3、匯率聯動壓制:美元指數在關稅消息后突破103關口,以美元計價的有色金屬對非美經濟體實際購買力下降,進一步抑制需求
二】、供需再平衡:供給端收縮VS需求端剛性
行業人士指出,當前有色金屬市場正經歷“短期需求脈沖式下降”與“長期供需結構性緊張”的博弈。
1、供給端:
•礦產開發周期:全球銅礦開發周期平均7-10年,新投產項目(如紫金礦業卡莫阿-卡庫拉銅礦)產能爬坡緩慢
•環保政策約束:國內鋁土礦開采受限、碳排放成本上升,電解鋁產能天花板效應凸顯
•地緣政治風險:印尼鎳礦出口禁令、剛果(金)鈷礦開采爭議等事件持續擾動供應鏈
2、需求端:
•新能源革命:全球光伏裝機年增30%,單GW組件耗銅量達5噸;新能源車滲透率每提升1%,增加銅需求約20萬噸
•AI算力爆發:ChatGPT等生成式AI催生服務器擴容潮,單臺AI服務器需銅板約30kg,數據中心用銅量年增12%
•電網升級:美國拜登政府基建計劃中的電網改造,預計帶動銅需求增量超150萬噸
三】、市場再平衡路徑:價格修復與時間窗口
關稅政策對有色金屬市場的沖擊,本質是“需求預期差”的修正。但剛性消費需求終將推動市場再平衡:
價格修復階段:
•短期:銅價或下探8500-8800美元/噸區間,鋁價考驗2250美元/噸支撐位
•中期:關稅落地后3-6個月,產業鏈完成庫存去化與成本傳導,價格將回歸供需基本面
再平衡驅動力:
•供給端收縮:ICSG預計2024年全球精煉銅市場過剩僅12.7萬噸,較2023年收窄64%
•需求端韌性: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銅需求將較2020年增長25%,年均復合增長率3%
投資策略建議:
•對沖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成本鎖定,關注銅鋁比價修復機會
•配置型:逢低布局擁有上游資源優勢的龍頭企業,如紫金礦業、江西銅業
•交易型:關注關稅政策反轉信號,捕捉市場情緒修復帶來的反彈行情
四】、風險提示:變量跟蹤與情景分析
需持續監測三大關鍵變量:
1、關稅政策走向:若中美達成階段性協議,市場情緒可能快速反轉
2、全球經濟韌性: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將提振有色金屬金融屬性
3、中國政策對沖:若出臺有色金屬儲備收儲政策,將直接改善短期供需
結論:當前有色金屬市場的調整,本質是關稅沖擊下的“預期差修正”。在新能源革命與AI算力爆發的時代浪潮中,銅博士的“長期牛市劇本”并未改寫。對于投資者而言,把握短期波動中的長期確定性,或許是穿越周期迷霧的關鍵。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