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表現:高位震蕩,交投活躍
4月23日,倫銅反彈至9420美元/噸,觸及0.618黃金分割位。滬銅主力2506合約呈現高位探漲態勢,開盤于77290元/噸,盤中觸及78520元/噸高位,最終收于77890元/噸,漲幅1.22%。全天成交量增至137622手(+20366手),持倉量攀升至171055手(+4983手),資金入場意愿顯著升溫。現貨市場同步走強,長江現貨1#銅價報78300元/噸(升水260-300元/噸),廣東現貨1#銅價報78250元/噸(升水130-330元/噸)。盡管交易情緒謹慎,但節前備貨需求有效支撐成交,日內交投整體平穩。
宏觀驅動:政策轉向與貿易預期交織
特朗普政府政策轉向,明確無意罷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疊加企業財報超預期表現,推動美元指數重返99上方,美股錄得大幅收漲。白宮雖宣稱貿易談判進展順利,但達成最終協議仍需數月,而歐盟擬對美企開出首批數字市場法罰單,顯示跨國貿易博弈復雜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全球增速預期,警示貿易緊張與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的沖擊,但美國財長貝森特對大國貿易緊張緩和持樂觀預期,后續需緊密跟蹤歐美景氣數據對情緒的引導。
產業復蘇:智能化與內需雙引擎驅動
國內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加速,2025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達66.3%,16萬元以下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奇瑞、廣汽、極氪等車企公布L3級自動駕駛車輛量產規劃,長期銅需求增長預期獲得支撐。空調內銷市場在政策補貼及低基數效應下,一季度線上、線下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2%、12.6%,3月出貨量同比增3.5%,行業對后續需求持積極預期。
供需矛盾:全球過剩與去庫加速并存
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數據顯示,2月全球精煉銅市場供應過剩6.1萬噸(庫存調整后過剩7.6萬噸),去庫壓力猶存。國內去庫進程加速,上周去庫5萬噸,精廢價差仍低于替代水平,反映現貨緊張程度超預期。需持續關注秘魯Antamina銅礦停工事件對短期供應的影響,以及中國冶煉產能擴張帶來的邊際增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中國精煉銅產量同比增8.6%至125萬噸,創月度新高。銅冶煉廠通過銅礦提煉黃金,并自行精煉或銷售,受益于黃金價格上漲(自2023年底以來漲幅超60%,現價突破3300美元/噸)。
走勢展望:短期偏強,長期承壓
短期看,宏觀利好與產業復蘇共振,疊加節前備貨需求,銅價或維持偏強震蕩。但全球精煉銅市場過剩壓力未消,秘魯銅礦停工事件雖可能短期刺激價格,但長期影響需觀察復產進度。國內去庫加速與冶煉產能擴張并存,精廢價差低位或限制上方空間。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歐美貿易談判進展、IMF全球經濟預警及國內產業政策變化,靈活把握波段操作機會。
(以上觀點僅供參閱,不作入市依據)長江有色金屬網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