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銅價的走勢整體表現偏強,宏觀因素有支撐也有打壓,但其中供需態勢尤為關鍵。在缺礦共識和需求面韌性強的背景下,銅價的強度預期依然穩固,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從供應端來看,全球主要銅礦的開采品位在持續下降,新品位的探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導致冶煉加工費不斷下降,進一步加劇了銅市場的緊張態勢。特別是2025年的TC/RC長協定價格創下歷史新低,使得部分高成本的民營冶煉廠面臨虧損風險,有可能減產甚至停產。這種礦端短缺的現象正逐步向金屬端傳導,對銅價構成了支撐。
然而,在需求端,盡管風電、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新動能需求的快速增長為銅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銅需求韌性依然較強,前景樂觀。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簡單。由于全球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中國經濟雖然穩健,但銅的最大客戶板塊——房地產依然處于困境之中。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不僅拖累了建材、家電、裝修等相關行業,也對銅的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
此外,近期銅價的連續上漲使得下游采購接貨情緒變得謹慎。雖然部分加工企業在周內存在一定的備貨需求,但整體空間相對有限。同時,隨著春節的臨近,少數企業逐漸進入放假狀態,市場新增訂單減少,需求表現走弱。這對銅價的繼續上行構成了一定的壓制,使得銅價走勢面臨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中國銅精礦及其礦砂進口量環比增加12%至252萬噸之上,精煉銅產量也刷新了年內單月高點,達到124.2萬噸。這反映了中國當前對銅需求的韌性,但同時也暴露出供應端緊張的問題。由于臨近春節下游需求較為清淡,現貨升水維持下降姿態,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整體來看,當前銅價的走勢在供需態勢下呈現出復雜多變的局面。即使供應端的緊張格局和需求面的韌性為銅價提供了支撐,但全球經濟的緩慢發展、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以及下游需求的走弱等因素也對銅價構成了壓制。因此,市場交易者在參與銅市場交易時需謹慎,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供需變化,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以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機遇。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