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歐洲央行最新報告揭示全球貨幣格局深刻變革:截至2024年末,黃金已正式超越歐元,成為全球央行官方儲備資產中的第二大持有品種,占比達20%,僅次于美元的46%。這一歷史性轉折標志著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全球央行對“去美元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對沖的資產配置邏輯加速演進。
央行購金狂潮持續,儲備量逼近歷史峰值
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2024年全球央行黃金凈購買量連續第三年突破1000噸,較2010年代年均水平翻倍,創下自195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增速。中國、印度、土耳其及波蘭成為增持主力軍,推動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達3.6萬噸,僅比1960年代中期的3.8萬噸歷史峰值低5%。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金價較2024年初飆升27%至3500美元/盎司,按市值計算,黃金儲備價值已與歐元儲備相當,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核心儲備資產的地位。
地緣風險驅動“避險”邏輯重構
歐洲央行分析指出,央行購金動機正從傳統通脹對沖轉向政治風險防御。2022年俄烏沖突后,全球央行黃金需求激增,尤其與發展中國家關聯密切的國家增持力度遠超均值。調查顯示,57家受訪央行中,新興市場增持黃金的首要動因為“擔憂制裁風險”及“降低美元依賴”,而非單純追求資產保值。
黃金“無息資產”特性被重新定義
盡管黃金不產生利息且存在儲存成本,但其“無對手方風險”及“抗制裁屬性”在動蕩局勢中凸顯價值。數據顯示,自2022年起,黃金價格與傳統資產收益率的負相關性被打破,投資者更傾向于將其視為“終極安全港”。
市場隱憂與未來變量
分析人士提醒,若央行購金熱潮持續,可能反向刺激全球黃金供應增長,但短期供需仍偏緊。截至2025年6月,金價維持高位震蕩,市場正密切關注美聯儲政策轉向及中東局勢對避險需求的后續影響。
這一輪黃金儲備地位躍升,不僅是數字層面的資產排名變化,更折射出全球貨幣體系多極化趨勢的不可逆性。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