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盟友到死敵:一場價值千億的“補貼戰爭”??
2025年6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澤西州發出震撼警告:“若馬斯克支持民主黨,將付出慘痛代價。”這番表態將兩人矛盾推向公開化高潮。導火索直指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該法案取消了對電動汽車的7500美元聯邦稅收抵免,直接威脅特斯拉每年12億美元補貼收益。摩根大通數據顯示,若政策落地,特斯拉2026年利潤將縮水18%,股價單日暴跌14%的慘烈表現已印證市場恐慌。
這場沖突本質是“硅谷新貴”與“傳統政客”的利益對決。馬斯克通過SpaceX和特斯拉深度綁定聯邦政府訂單(占其營收35%),而特朗普試圖通過減稅鞏固傳統能源利益集團。法案中削減清潔能源預算、擴大傳統基建投資的條款,與馬斯克“加速能源轉型”的商業版圖形成致命沖突。
??權力反噬:白宮的“核選項”與馬斯克的反制??
特朗普已亮出“切斷政府合同”的底牌,涉及SpaceX的星鏈軍事部署、NASA商業載人項目等價值超500億美元的合作。若成真,SpaceX的“星艦”登月計劃可能推遲3-5年,直接動搖美國深空探索主導權。但馬斯克并非毫無籌碼——其掌控的X平臺擁有2.2億用戶,近期發起的“彈劾特朗普”投票獲560萬支持,輿論施壓能力不容小覷。
更微妙的是共和黨內部的分裂。副總統萬斯公開呼吁“團結”,但眾議院議長約翰遜等12名溫和派議員私下接觸馬斯克團隊,試圖爭取其對減稅法案的修正支持。這種博弈可能重塑2026年中期選舉格局:若馬斯克轉向支持民主黨,搖擺州佐治亞、亞利桑那的電動車政策或將轉向,進而影響全球鋰電產業鏈布局。
??產業暗涌:新能源補貼政策或現“區域割裂”??
事件暴露出美國新能源政策的致命矛盾。特斯拉的超級工廠(上海、柏林)貢獻全球40%產能,但本土補貼削減將迫使車企加速海外轉移。德國經濟部已趁機提出“電池制造補貼翻倍”計劃,試圖承接特斯拉產能外溢。
資本市場已做出連鎖反應:
????•鋰礦股承壓??:美國雅保公司股價單周下跌9%,因市場預期美國本土電池產能擴張放緩;
??•??氫能概念異動??:Plug Power等企業獲資金追捧,因特朗普法案將氫能稅收抵免提高至30%;
????•電網設備分化??:特斯拉Megapack訂單遭推遲,但通用電氣等傳統能源設備商獲對沖基金增持。
??地緣裂痕:科技巨頭介入政治的“危險游戲”??
馬斯克威脅組建“美國黨”的動向,標志著科技寡頭開始直接挑戰兩黨制衡。其提出的“取消債務上限”“重組聯邦機構”等主張,若通過立法可能顛覆美國能源監管體系。但這種“跨界奪權”引發傳統勢力反撲——SEC已啟動對馬斯克“未及時披露政府關系變動”的調查,NHTSA則重啟對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審查。
這種對抗可能催生新的政策風險:
????•貿易保護升級??:為保護本土車企,美國或對進口電動車加征25%關稅,沖擊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企;
????•技術標準割裂??:SpaceX若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將加速中美歐在近地軌道資源爭奪;
????•ESG投資轉向??:貝萊德等機構已調整評級模型,將“政商關系穩定性”納入新能源企業ESG評分。
??結語:一場沒有贏家的權力游戲??
當特斯拉的電池技術與白宮的政策杠桿激烈碰撞,暴露的不僅是商業利益與政治權力的沖突,更是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中的深層矛盾。這場決裂若失控,或將導致美國新能源產業陷入“技術孤島”,而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和穩定的政策環境,有望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份額。
對投資者而言,需警惕三大趨勢:
??•供應鏈重構??:關注墨西哥、越南等“美國近岸”電池產能布局;
??•政策套利機會??:跟蹤歐盟碳關稅細則,把握綠色貿易壁壘下的套利窗口;
•??技術替代邏輯??:鈉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非補貼依賴型”技術或迎爆發期。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