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轉型、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及數據中心等行業的迅猛發展,銅作為關鍵基礎金屬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必和必拓首席商務官Rag Udd警告稱,若這一趨勢持續,到2050年全球銅需求將激增70%,達到每年5000萬噸的歷史新高。然而,行業專家指出,銅礦資源的開采速度遠無法匹配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一場全球性的銅供應短缺危機正悄然逼近。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最新報告揭示了這一矛盾的嚴峻性:為實現全球去碳化目標并支撐技術變革,銅行業需在2050年前累計投入2.1萬億美元,以大幅提高產能并開發新技術。然而,現有銅礦的開采效率已接近極限,新礦勘探周期長、投資成本高,加之環保政策收緊和地緣政治風險,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端的不確定性。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更為直觀——僅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銅需求就從2023年的640萬噸飆升至2035年的1150萬噸,相當于當前全球總需求的近五分之一。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銅的供需失衡將深刻影響多個經濟領域。能源轉型依賴銅制造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網基礎設施,而電動汽車的普及更使得單車銅用量較傳統燃油車增加一倍以上。若供應無法跟上需求,不僅會導致相關產業鏈成本上升、項目延期,還可能推高全球通脹壓力,并阻礙各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進程。
面對這一挑戰,行業呼吁多方協作:一方面需加大勘探和采礦投資,開發高品位銅礦及深海、極地等新興資源;另一方面需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回收效率,擴大再生銅的應用比例。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已開始布局綠色采礦技術,試圖降低環境影響并提高資源利用率。然而,短期內供需缺口仍難以避免,銅價或將持續高位運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新風險點。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