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能源局及國家消防救援局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旨在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滿足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和新能源高效開發利用的需求。
方案提出,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將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的多元化發展,以提升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的安全可靠性、經濟可行性和能量轉化效率。在技術迭代升級方面,將加快鋰電池等成熟技術的優化,同時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超級電容器、鉛碳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的工程化和應用攻關。
為了確保國內資源供應的穩定,方案強調將加大對國內鋰、鈷、鎳等關鍵礦產資源的找礦支持力度,科學有序地投放礦業權,以增強國內資源的保障能力。此外,方案還指導國內企業多元、有序、協同地布局海外資源項目,旨在降低資源開發和運輸的成本。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支持企業加強對外投資合作,以提升海外礦產資源的開發供給能力。
在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方案鼓勵生產企業做好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產品的綠色設計,提升產品的易回收性和易利用性。在滿足產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生產企業使用再生原料,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減少環境污染。
方案還設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即到2027年,中國新型儲能制造業的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將顯著凸顯,優勢企業梯隊將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將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型儲能制造業的規模和下游需求將基本匹配,預計將培育出3至5家生態主導型企業,形成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格局,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將不斷完善。
為實現上述目標,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提升產品性能、拓展應用領域等。在技術創新方面,將支持儲能電池模塊化開發、先進結構設計、精細化電池管理、高性能變流器、高效熱管理以及智能化能量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在提升產品性能方面,將重點發展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和技術。在拓展應用領域方面,將推動新型儲能產品與技術更好地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筑、通信、農業等多領域的應用需求。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