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成長板塊因情緒波動陷入震蕩,有色金屬卻以"逆市飄紅"姿態成資金避風港——稀土領漲、銅價高位震蕩、板塊單日漲超2%,表現亮眼。這背后,是供需緊平衡與政策托底的硬核支撐。
一、逆市上漲的底層邏輯:供需剛+政策穩?
有色金屬的"抗跌性",源于供需格局的強韌性。供給端,全球資源品供給剛性凸顯:智利、秘魯銅礦因地質災害與社區矛盾產能受限;中國離子型稀土受環保限產與整合影響,供給持續收縮。需求端,新能源轉型爆發增量:光伏裝機量年增20%拉動銅需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破40%帶動稀土永磁材料需求,2024年新能源領域對銅、稀土的需求增量占總需求15%。
政策端更添底氣:國內《稀土管理條例》落地穩預期;海外新能源補貼政策間接拉動銅、鋁等工業金屬長期需求。供需緊平衡+政策護航,讓有色金屬成震蕩市"安全墊"。
二、宏觀變量:通脹與貿易談判的"雙輪驅動"??
有色金屬的強勢,與宏觀環境邊際變化相關。美國5月通脹數據公布前,市場對"高利率維持更久"的擔憂升溫,美元反彈(LME銅價卻逆勢上漲),資金押注"滯脹交易"——工業金屬作為"通脹對沖工具"屬性被激活。
同時,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牽動供應鏈預期。盡管細節未落地,但雙方對"關鍵礦產合作"(如稀土、鋰資源)的表態,緩解了市場對"貿易壁壘沖擊資源品貿易"的擔憂,為板塊注入信心。
三、后市展望:短期震蕩上行,長期看成長主線?
短期看,有色金屬仍有支撐:新能源需求旺季(6-8月)、夏季用電高峰推升工業金屬需求、印尼等海外資源國出口政策波動,或推動價格上行。LME銅價維持9700美元/噸高位震蕩,已反映市場對"軟著陸"的定價。
長期看,核心邏輯將從"周期波動"轉向"成長賦能"。新能源(光伏、風電、電動車)、高端制造(半導體、航空航天)對銅、稀土、鉬等金屬的需求增量,將重塑行業增長曲線。以稀土為例,2025年全球需求或突破30萬噸(2023年僅22萬噸),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5年以上。
結語?:當科技成長的"進攻性"暫歇,有色金屬正以"防御+成長"的雙重屬性脫穎而出。它既是傳統工業的"血液",又是新能源革命的"糧草",在宏觀波動中展現罕見韌性。抓住"資源龍頭+新能源金屬"兩條主線,或為把握此輪逆市行情的關鍵。
本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操盤指引(長江有色金屬網www.008xh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