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藍曉科技(300487)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29%,收入和凈利潤水平雙創新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93億元,同比增長122%,現金流持續優化。
資料顯示,藍曉科技主要產品為吸附分離材料和系統集成裝置。公司自主設計合成的吸附分離材料既有吸附能力,又有精確選擇性,在與混合物接觸時能夠吸附其中的目標物而不吸附另一些物質,或者對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選擇力,從而在下游用戶的生產工藝流程中發揮特殊的選擇性吸附、分離和純化等功能。
金屬資源板塊,2021年第一季度,藍曉科技完成了錦泰項目的全線建設,鹽湖提鋰領域的三大項目(藏格鋰業10000噸吸附單元、錦泰項目3000噸整線運營、五礦項目1000噸技術改造)均已順利投產運行。公司參與的鹽湖提鋰三個大中型工業化項目的實施及持續運行、客戶實現碳酸鋰產品的市場銷售,表明公司提出的吸附+膜法已全部打通,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用于青海鹽湖提鋰具有工業可行性,在環保和收益方面完全符合國家資源戰略方向。
藍曉科技響應市場及國家鋰資源戰略,積極拓展吸附技術在鹽湖鹵水提鋰領域的市場。上半年簽訂多個中試項目,包括:鹽湖股份“鹽湖沉鋰母液高效分離中試實驗研究項目”等新技術型中試項目,中藍長華設計院(比亞迪)600噸碳酸鋰中試和配套除硼中試生產線,五礦鹽湖項目10000噸/年ED濃水深度除鎂成套裝置等規模化工業項目。公司跟隨市場需求,研發并中試原鹵提鋰工藝及設備,提出原鹵和老鹵生產線并用思路,為客戶節約投資,提高收率,降低成本。
同時,藍曉科技海外鹽湖項目方面同樣加緊布局。公司研發出鋰鈉分離吸附劑,“一種分離含鋰、鈉溶液中鋰鈉的方法”獲得發明專利;2020年,公司申請了“一種鋰鈉分離的新方法”發明專利。上述材料和專利技術在海外鹽湖提鋰有應用潛力。公司廣泛開展海外鹽湖鹵水提鋰技術的市場拓展,采集不同國家地區的鹵水進行小試,針對南美、歐洲、北美等的鹽湖,提供定制化的中試設備以及技術可行性方案等,典型客戶如SQM(智利)、Ansson(美國)、Vulkan(歐洲)等。
以鹽湖提鋰為代表,藍曉科技在涉鋰產業鏈中形成了獨特的“技術極”:擁有10多項專利,成熟鋰吸附劑不斷升級,新品吸附劑不斷開發,可針對中、高、低不同品位的鹵水提供不同方案,技術輻射精制、回收、除硼、礦石鋰除雜等多個維度。公司正在形成橫向貫穿不同鹽湖資源,中國包括察爾汗、大柴旦、一里坪、東西臺等鹽湖,國外包括北美、歐洲、南美鹽湖,同時覆蓋礦石鋰精制提效、不同來源鋰提取和純化的涉鋰資源網格;縱向形成從材料+工藝+系統裝置到整線建設與運營的技術、方案、產業化的產品組合;老鹵和原鹵技術并行,降低成本,易于產業化推廣。
縱橫交織的市場開拓結果,表明公司成就了藍曉科技在新能源產業涉鋰鏈環中的技術地位。隨著近兩年碳酸鋰價格回升,公司在涉鋰板塊技術逐次放大,新增項目的獲取和已有項目的持續收益將帶來持續營收貢獻。
藍曉科技緊緊抓住新能源、半導體產業、其它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稀貴金屬的旺盛需求,拓寬濕法冶金的賽道,以涉鋰產業為龍頭,在金屬提取領域形成梯次發展、多點開花的局面。
紅土鎳礦提鎳方面,藍曉科技開發的高效鎳吸附劑在東亞鎳礦的性能測試中,達到國際公司最好性能指標,并開發自有工藝,為海外客戶提供近4000萬元吸附材料及系統裝置的整體解決方案。鈷回收方面,藍曉科技在剛果(金)獲得整線合同,設備處于現場安裝階段,下半年有望實現生產。該項目將對剛果其他鈷礦起到示范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