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于3月30日在北京閉幕,固態電池技術成為全場熱議焦點。寧德時代、太藍新能源、容百科技、國軒高科等頭部企業集中發布技術突破,產學研界共繪固態電池產業化路線圖。
技術突破多點開花
寧德時代宣布硫化物路線取得重大進展,20Ah樣品試制成功,能量密度較現有電池提升超40%,全固態研發團隊已超千人。公司CTO高煥透露,新一代鈉離子、M3P及固態電池技術將解鎖艦船、低空經濟等新場景。
太藍新能源提出"4321"減材制造理念,通過分階段減隔膜、電解液,最終實現無負極電池。其CF+技術平臺可定制化提供超快充、高比能解決方案,計劃覆蓋乘用車、低空飛行器等多元場景。
容百科技加速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量產,明年將建成生產線,并追加12億元在仙桃打造全球最大鋰電正極材料基地。
國軒高科將于5月發布300Wh/kg高安全固態電池,其金石電池已突破200℃熱箱測試,循環壽命達3000次。
瑞浦蘭鈞研發的310Wh/kg半固態電池完成裝車測試,預計年內小批量生產,同步攻關850Wh/L超高體積能量密度電芯。
車企加速應用場景落地
東風汽車自2020年起已累計完成230萬公里固態電池實車驗證,構建數字孿生平臺優化全周期管控。
長安汽車明確時間表:今年首發全固態電池樣車,2027年量產,能量密度達400Wh/kg,續航里程突破1500公里,安全性較液態電池提升70%。
院士專家研判產業趨勢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指出,硫化物固態電池將成為主流,2030年將全面量產,宜賓固態電池創新產業園已啟動,目標2027年形成10GWh產能。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強調,需統籌推進液態、固液混合、全固態電池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成本、循環壽命等技術瓶頸。
行業展望
全固態電池正從樣件向工程化過渡,預計2027-2028年啟動千輛級示范應用,2030年后規模化商用,2035年應用規模或超200GWh,能量密度將突破500Wh/kg,載人航空等新興市場加速拓展。隨著技術迭代與產業鏈協同,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有望提速,重塑全球動力電池競爭格局。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